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志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动物的“政治学”——陈志光、冯博一对话辑录

2010-01-22 13:37:2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时间:2008年3月17日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墨画廊
  冯:我觉得你的作品大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关于蚂蚁本身。蚂蚁是自然界生存的一种小动物,这种自然属性往往也比附我们的芸芸众生或“人如蝼蚁”等等的形容;第二个层面是你作品中将这些放大的巨型金属蚂蚁趴伏在我们当今地标性的建筑中,而地标建筑是一种集体记忆,城市符号,象征着城市的形态和意象,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和归属。
  陈:对。我在做蚂蚁的这个过程就赋予它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概念,它和人类的某种集体主义精神是很相似的。我从小就玩过蚂蚁,捉弄过它们,觉得它们是一些很渺小的东西。其实,制做蚂蚁的初衷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想把这些不太受人关注的小东西放大会是怎样?如果把一种生物放大,让大家可以很自如看到它的存在以及细节的状况,也算是对自然生物的一种关怀吧。后来,我做了很多蚂蚁与人生活空间的互动,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通过蚂蚁的媒介、形态来演绎人的生存空间与状态,叙述在场的情景与故事。
  冯:那么,这次展览如何体现你以往的这种创作思路和样式?
  陈:这次展览是一次集中的体现。我想借助蚂蚁来讲述中国现在较为普片关注的城市化进程问题。其方式包括之前拍的一些相关图片,将破旧的房屋和地标性建筑同时出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种变化的过程,就好比一个农民工将他乡下的房子整个搬到了繁华高楼下一种特别不自然的景象;其概念是让观者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如同没有目的的打桩机不断在打桩的盲目行为。我心里面老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假如这桩打到地心,里面如果有一种生物受不了全部爬出来,哪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呀?这是我内心对于人类这种对地球不断破坏会造成后果的一种担忧和恐惧。同时,我还想表现我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迁徙问题,从农村到城市,还有各种各样的城市公共空间等等。这些蚂蚁都是这些一主题的主要构成元素。
  冯:蚂蚁本来是一个自然界的小动物,你把它做成不锈钢的,不锈钢是工业化产物。从材料和样式上你做了一种当代性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可能对应或者针对的是迁徙问题,包括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种种关系问题。是否包含有一种体恤、救赎的人文关怀?
   陈:当然有,而且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人文情怀。我做蚂蚁的时候,在材质选用过程中就有过思考,蚂蚁在世人看来是一种很俗气、很常见的,甚至熟视无睹的小东西。不锈钢也是一种很俗气很常见的材质。有几点是我选择用不锈钢做蚂蚁的原因。我看过很多关于蚂蚁的资料,它的生存在地球上有一亿多年了,比人类早多了。不锈钢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一种材质,它能保持非常长的时间而不变化,从这点来看,它与蚂蚁有一种关联和冲突。包括我后来做的不锈钢古戏台,“戏台”是人类祭祀活动丰富而慢慢产生了戏剧,现在的戏台就是当时用来祭祀或表演的地方,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某种恐惧和茫然,所以我就采用不锈钢这种材料与戏台的对接,因为戏台所承载的人对自然的未知与恐惧性质是不可改变的,等待人类的总有一种未知的东西存在,所以这种材质与戏台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
  冯:有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或者说是一种质疑吧。比如说蚂蚁这个小东西,可以跟任何的一个场景或具体的器物建立联系,并给予各种阐释,那你可以不断地更换场景,重复拍摄。但如果继续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些泛化的问题,阐释也就意味着简单化了。
  陈: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人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通过图片、影像、装置等等,其实都是对不同空间的演绎,那蚂蚁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冯:你的这个蚂蚁相对是固态化的,但是环境在不断变化,这样的话,你可以一辈子做这个,会不会有问题呀?
  陈:你也看到了我在做蚂蚁的同时,也做了戏台、金属卷轴画等等。我这次做的一些不锈钢卷轴画,试图改变它的材质与形式,是对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质疑。
  冯:其实这也是一种解构和对传统的一种态度。
  陈:对。我以雕塑的手段,对空间的一种要求和一种较为稳定的材质,通过光的折射,以及一些与环境的互动,来达到对传统的一种重新解释。因为我现在做的一些作品,大部分是从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大师那里来的。这些大师们还有未完成的东西,我想我有没有可能做一些延续。所以我想以他们的语境用当下现有的材质做一种延续性的转化,接续一种长期蕴含着在中国文人内心里面的某种情怀。因为这种继承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同时也是我人文情境上的一种寄托。
  冯:但你只是在材料上的改变,这不就是一种拷贝吗?
  陈:我做的是有别于传统样式的。我做了一些情境的塑造,比如说一棵残败的枯树,它的树皮、树叶掉落在地上,从二维的平面到三维的立体空间的视觉变化,我想这在古人那里是未完成的,我利用现在的材质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猜想和延续,也就是我所说的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同时,由于不锈钢有一种接近镜面的折射效果,在作品的展示中,与观众能有更多的互动。比方说,观众可以在作品里看到自己的形象,甚至拿来当作镜子化妆,人在作品中走动还有很多空间的变化。其实我觉得,作为当代的一个艺术家不应该有明显的界别,说自己是画家或雕塑家,只要能够合理表达,什么方式都是可行的。所以在作品的主题或形式上也可以僭越边界或它们的界限模糊化。
  冯:那这会是一种挺有意思的作品语境、样式的呈现和观看方式的变化。期待着你的展览开幕。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志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