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光: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用以形容陈志光的词也很多。
他可以是“土匪式的”,壮硕,体重一度突破90公斤,如此在太师椅上端坐,两旁几个丫鬟,简直就一“军阀”!他后来减了肥,一米七的个子,身形瘦削下来,简朴着装,蓄着短须,创作之余,种种树,养养鹅,修理修理自己的庄园——位于漳州市区的“视觉重地”,俨然一个朴素自在的“田园庄主”。
走在“田园庄主”的“视觉重地”内,看满目绿树,有些已是几百年的历史了。50亩的庄园内有一方池塘,池塘边一圈樟树,几个瓦缸,从西安运回来的,很能让人起秦砖汉瓦的遐想。紧邻池塘的,就是陈志光的工作室。室外鹅叫声一阵阵传来。三层楼的空旷空间,厂房一般的外形和结构,二楼藏一些古典家具,一楼一隅“爬”满栩栩如生的“不锈钢蚂蚁”。
话题就从这些“不锈钢蚂蚁”开始:
(小标)蚂蚁问题
“蚂蚁”系列是陈志光的成名作。
从2003年开始,陈志光创作的蚂蚁,在国内外重要的展览中纷纷亮相,像2004年法国巴黎卢浮宫杜伊勒皇家公园“中法文化年‘中国•想象’当代雕塑”,以及后来在中国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推出了“蝼蚁之道——陈志光个展”。
这些展会上呈现的“蚂蚁”千姿百态,有时幻化成了各种古人的身份,武士、将军、文人、仕女、乐伎、门神,有时也装扮成当代社会的世相众生……
为什么是“蚂蚁”?
“原因有许多,比如蚂蚁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比如它在地球上存在了2亿年,比人类古老得多。还有就是孩提时我玩蚂蚁的情结。”
陈志光并不认为过去的生活决定了他的雕塑创作。他更赞成艺术是一种顿悟。孩提时代的蚂蚁情结,更多是让他熟悉了蚂蚁,让蚂蚁走入了他的视野。终于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蚂蚁。这个很少被艺术家用作雕塑题材的生物,他要赋予它们一种颠覆性的意义。
“这种颠覆,不仅是形式的颠覆,更有理念的颠覆。我以蚂蚁为符号,希望唤起人们对细小生命的尊重。”
这种观念性的颠覆方式,却是用最当下的材料和视觉元素展现出来的。
第一步是材料的选择上,陈志光活用工业文明的“第二手物质”——不锈钢金属锻造或金属喷漆装置。人工化材料的冰冷属性和蚂蚁的自然属性相互混搭覆盖,融历史和虚拟、写实和游戏于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调侃。这是陈志光“严肃玩法”的表现。关于这一点,后文还将提及。
第二步则是雕塑造型的处理上。最初的“蚂蚁”并不具备人形,但它们无一例外地被放大了。这种放大的夸张效果,在层出不穷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并非少见。只是到后来,陈志光渐渐把蚂蚁拟人化,颠覆才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于是就有了“蚂蚁”或弹琴取乐,或拿手拿刀枪剑戟,或端坐太师椅上,或者攻城略地,视觉惊怵的张力魔幻般凸现出来,社会感和历史感杂糅其间。
陈志光用蚂蚁修辞了人性,又用人性修辞了不锈钢,于是他的不锈钢也有了生命力。
(小标)精神雕塑
“我做的是雕塑艺术,可我既不会雕也不会塑,连和泥都不会!”
陈志光说这话时,虽带着调侃的口气,到底让人十分震惊。
事实上,在整个雕塑过程中,陈志光要超然得多。他从具象的手工创作中脱离出来,转而进入精神领域的探索——亦即“精神雕塑”。用这种手法,陈志光给这些人面的“蚂蚁”搭建了一个戏台,让它们自己演绎,一如人类社会一般。
陈志光能够娴熟地运用这种精神雕塑,在于他有极好的“现场感”。他根据不同场地营造出蚂蚁的“生活”世界与“存在”状态——对于观者而言,人格化的蚂蚁或者蚂蚁化的人类,正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史、社会史。
“蚂蚁”只是这种“精神雕塑”的开始。
2006年,陈志光不惜花费80多万元成本,打造了一个独具闽南特色的不锈钢古戏台,高7.8米、长7米、重3吨多。这个在今天已经基本不再使用的古戏台,作为一个历史的遗存,它超越了曾经在它上面表演的演员,超越了在它下面观看的观众,顽强而又孤独地生存到今天。而今,陈志光以艺术的方式,让这没有演员的古戏台自化为“演员”,也使所有在场的观众与它一起,成了正在表演的演员。
从“蚂蚁”到“古戏台”,陈志光创作的客体,其“表演性”和“在场性”始终如一。区别全在于:“蚂蚁”仍代言作为自然甚至是社会主角的生命现象,而到“古戏台”时,“物在性”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具有历史背景的“物”,一跃而成为当下的主角。
“蚂蚁”和“古戏台”是精神雕塑的产物,是在新的作品出炉之前最贴近他灵魂的作品。
新的作品是什么?是取消了“表演性”、同时“物在性”更为纯粹的精神雕塑?还是……?
(小标)功利与叛逆
为了解读陈志光的创作过程,我提到“精神雕塑”,言外之意似乎陈志光在创造时,带有太多的刻意性。
事实正好相反。陈志光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更多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它或者表现为叛逆,或者是顿悟,但绝非固执地拒绝什么,譬如艺术作品的商业化。“我从来没想过要当艺术家。大学时学装潢,是因为装潢可以挣钱。后来觉得艺术家也不错,也可以挣钱。”这依然是一种调侃的口吻。
1988年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时,陈志光已举办《螃蟹个人画展》,这个画展当时被认为是“洪水猛兽”。这样一种叛逆个性的学生,却去了职业学校工作。他后来下了海,转而从事装潢工艺和城市雕塑等方面的创作和经营,并在商业领域证明了自己完全可以游刃有余。1998年,他以商务考察的名义前往欧洲,流连于博物馆和城市雕塑之间。第二年即和朋友合作举办了《同异性联展》,从此便再也割舍不下绘画和雕塑了。这样,他完成了第二次叛逆:最终涉足艺术界。
有了艺术商人经历的陈志光,得益于商业的成功,他可以大成本投入,很从容地创造。他不排斥和媒体打交道,这和许多艺术家不一样。他的作品同样在商业上取得了大成功:《蚂蚁》卖得相当不错;常人体积大小的“蚂蚁宝贝”,在北京最高价已经拍到38万多元;至于他的不锈钢戏台,据说由宋庄政府斥资150万元买下,送给了大师黄永玉。
“艺术是一种贵族行为,”陈志光说,“没有太多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艺术家才能更从容地从事艺术。也只有如此,艺术才能很自我,很纯粹,达到朴素的境界。”
(小标)玩出艺术真谛
艺术大师黄永玉是老顽童。陈志光也不缺少这种“玩”的心态。
在漳州的“视觉重地”内,严肃创作之余,陈志光还搜集古代雕塑、沉睡千年的古墓,植树造林,放养鸡鸭鹅,营造着自己的“艺术庄园”。他的身上多少透出一种快意江湖的潇洒。这是一种融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严肃玩法”。
这种“严肃玩法”的心态投射到作品上,终于呈现出陈志光所独有的艺术样式、话语方式与情节特点,不锈钢、屁股、蚂蚁、古戏台,皆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或题材,严肃和调侃同时并存,传统和前卫的界限未必泾渭分明。能用个性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灵魂,才是艺术的真谛。可以说,陈志光的艺术是中国传统魔幻艺术与前卫艺术的结合。
也正因为有这种心态,陈志光不喜欢纯技巧。他的作品大都属于有感而发、随心所欲,“功到自然成”,“其实,对画画、雕塑,我只是以一种'玩'的心态进入……那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享受。”
有了这种“严肃玩法”的从容心态,颠覆、叛逆随之而来,“蚂蚁”、“古戏台”随之而来。
《写字楼》传媒
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